私募再曝违规乱象“不务正业”遭监管通报
发布日期:2025-06-29 08:53:50 | 作者: 安博体育电竞棋牌官网
日前,深圳证监局披露了2025年第4期深圳私募基金监管情况通报。其中,私募基金“不务正业”现象多次出现,包括销售伪金交所产品、自媒体“卖课”、算命、向券商和期货公司推荐客户获取返佣等多项和主要营业业务无关的情形。深圳证监局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强对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规运作的监管检查力度,严肃问责各类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督导各私募机构聚焦投资主业,完善合规风控机制,不断的提高专业化和规范化运作水平。
具体来看,就从事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的业务这一违规问题,深圳证监局重点通报了六大案例:
一是销售伪金交所产品。某股权类私募机构因增量业务不足,与某房地产企业签署《承销协议》,向多名自然人投资者推介该房企在伪金交所发行的应收账款收益权转让计划,并收取150余万元咨询顾问费。
二是对外提供咨询服务。某证券类私募机构为多家债券发行人提供咨询服务,对接金融机构资金,协助促成债券成交,并收取咨询费。某股权类私募机构签署数十份《融资服务合作协议》《融资咨询服务协议》,约定帮助标的企业从该管理人以外的其他渠道获得融资,按融资金额特殊的比例收取融资服务费。
三是对外提供居间服务。某证券类私募机构管理费收入和业绩报酬占公司收入比重极低,主要收入来自实控人通过自媒体销售“投资课程”,以及以关联方或公司名义向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推荐客户获取返佣。
四是销售投资标的公司股权。某股权类私募机构管理了2只基金,其持有的新三板股票因摘牌而没办法实现基金退出。为解决基金退出问题,该管理人先以零对价受让标的公司实控人及关联方持有的股份,再转让给第三方代销机构推介的自然人投资者,所获转让款大部分用于2只基金的分配清算,该管理人获利20余万元。
五是协助非公司员工获取基金从业资格。某股权类私募机构将多名非公司员工添加至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远程培训系统,完成考核并配合提交认证资料,协助有关人员违规注册基金从业资格,严重扰乱行业秩序。
六是在办公场地内开展无关活动。某证券类私募机构与4家关联公司混同办公,办公场所未悬挂该管理人招牌或者明显标识,现场存在多名人员从事易经算命、知识付费、修订家谱等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的业务。
深圳证监局要求,私募机构应聚焦主营业务。应当持续优化专业投资能力,提升公司财务可持续性和规范化水平,不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开展与私募基金相冲突或者无关的业务拓展收入来源,有效防范冲突或无关业务风险向公司传导。
在本次监管情况通报中,深圳证监局同样指出了调研中私募机构存在的利用在管产品做利益输送问题,以及利用管理人资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问题。
例如,有部分机构运作在管基金为他人指定的债券提供流动性支持。据披露,某证券类私募机构投资经理与某证券公司从业人员商定,由其管理的私募基金出资承接后者指定的7只城投债,后者向其支付相应报酬。某证券类私募机构与某债券发行人约定,以在管私募基金为该发行人发行的债券提供流动性支持,该管理人则通过关联方收取高额资金成本。
还有部分私募机构运作在管基金与高管自有资金进行“高买低卖”交易。据披露,某证券类私募机构募集外部资金成立的私募基金,以显著低于第三方估值的价格,向募集其高管自有资金成立的私募基金卖出持有的债券,短期内又以高于第三方估值的价格买回。
同时,还有私募存在非法集资、非法配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公告显示,某股权类私募机构体内仅存1只备案基金,但设立数十个未备案有限合伙企业公开募资,不仅募资规模巨大,还向投资者保本保收益,涉及人数众多,涉嫌非法集资犯罪。某证券类私募机构将在管私募基金作为非法配资活动的工具,将私募基金资产及证券账户出借给他人用于股票期货交易,通过关联方向账户借入方收取“保证金”和“利息”,向基金投资者支付“保证金”和“利息”。
深圳证监局强调,各私募机构及从业人员不得突破守法诚信底线,利用管理人资质实施非法融券、非法配资、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可以通过出借管理人资质或者私募基金账户配合别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下一步,将持续加强对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规运作的监管检查力度,严肃问责各类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督导各私募机构聚焦投资主业,完善合规风控机制,不断的提高专业化和规范化运作水平。